国家宪法日·走进宪法

作者: 时间:2021-12-04 点击数: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国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目的在于纪念现行宪法的诞生,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培养社会公众崇尚宪法、服从宪法和遵守宪法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先后通过四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宪法的修订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心声。

大学生们在游行,庆贺宪法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修改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宪法

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公民的法律意识要从小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依法守法的习惯,也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稳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做到识法,习法,懂法,用法,守法。

学习宪法有利于增强严谨的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要以法律意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应先从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做起。一个人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越多,他的法律意识也就越强。法律知识的欠缺会对自身的法律意识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个体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学习宪法能帮助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法制观念是衡量法律意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世界的和平发展是要依靠法律才能稳步的前进,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法律与我们紧密相关,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规。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年轻群体,理应更加遵纪守法,严于律己,成为一个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人,为让宪法从纸面走进现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国家宪法日

教育系统宪法晨读内容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碧莲路801号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学生处 电话:0391-8767031 传真:0391-876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