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作者:宣传统战部 时间:2025-10-18 点击数:
10月18日上午,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式在学校太行西路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75级校友赵铁锤,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强,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永民等出席大会。学校现任全体班子成员、历任校领导、兄弟院校代表、合作企业代表、校友代表以及学校师生代表等参加大会。会议由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尹彦礼主持。

尹彦礼在主持中代表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广大校友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史先进作学校发展报告。他表示,这五十年学校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学校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校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产教融合深度拓展。建校五十周年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更是凝心聚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在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为国家和区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秀校友代表,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君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他表示,将始终心系母校,积极为学弟学妹们搭建成长阶梯,为母校的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倾尽全力。同时,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时光,传承母校精神,既要“好学深思”夯实知识根基,也要“知行合一”勇担时代使命,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谱写新一代“工信人”的壮丽篇章。

赵铁锤向此次大会的举办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五十年来,学校始终秉持优良的办学传统,扎根煤炭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砥砺前行,薪火相传。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桃李芬芳,一代代煤校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育人乐章,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煤炭工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校友们的深情瞩目下,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创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展现新作为,实现新跨越,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孙永民代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此次大会的举办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五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在服务河南煤炭重点产业中的担当与作为,在全国煤炭教育系统和全省煤炭系统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学校的发展始终与煤炭行业紧密相连,也为该行业培养了众多应用型与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扎根基层、奋斗在各个关键岗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也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为煤炭行业的发展不懈奋斗。

张国强代表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大会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在河南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工信人励精图治,薪火相传,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支撑我省煤炭、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的坚实力量。对未来学校发展,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筑牢发展根基。二是坚持办学特色,提升内涵水平。三是坚持服务社会,彰显使命担当。

作为大会的亮点之一,学校办学50周年成果展示会同期举行。本次展示会别出心裁地以系列主题展板,构建了一条跨越五十年的时光长廊,系统而立体地呈现了学校扎根河南的辉煌成就。



开幕式结束后,由校团委和各学院师生共同带来的“五秩春秋铸辉煌 弦歌不辍续华章”文艺晚会正式开始。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节目内容精彩纷呈。情景朗诵《对话1975》以细腻的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学校从1975年西冯封村初创到新时代跨越发展的峥嵘岁月,将几代工信人艰苦奋斗的场景重现在观众眼前,令人动容。歌曲串烧《岁月如歌》则通过不同时代的经典旋律,串联起不同年代的光阴故事,引发了全场不同年龄段校友的深切共鸣。大型舞蹈《一条大河》,则以恢宏的场面和柔美的舞姿,寓意着学校在新起点上蓄势待发、前程万里的壮阔图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学校将团结汇聚四海校友与社会各方力量,以五秩风华筑基,以万里皓月明志,在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美好河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力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李萌 审核/杨振宇 宋素玲 责编/赵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