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校长史先进前往智能制造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调研,并与师生代表开展了“面对面”座谈。党政办公室主任郭伟、两个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座谈会上,师生们积极踊跃发言,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核心领域,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内容涵盖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实习实践的广度与深度、技能竞赛的组织与激励、学生活动的丰富性与针对性以及学习生活的保障与优化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师生对学校发展的高度关注和殷切期望。
史先进认真倾听每位师生的发言,并一一记录。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他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回应关切。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现场明确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对于需要长期推进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广泛开展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明确整改期限。同时,他强调各部门要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系统归纳分类,明确责任主体,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要迅速行动,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师生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师生的理解与支持。整个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结合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史先进校长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一是聚焦专业建设,筑牢发展根基。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河南省“7+28+N”战略需求,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集群,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新一轮“双高”建设为契机,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建设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专业竞争力。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国新能源智能制造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河南能源集团、河南通达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技术标准和“1+X”证书认证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实践平台,实现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优秀毕业生提供了广阔且具有竞争力的就业渠道。
三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仅能提升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能凝聚师生力量,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此次活动搭建了师生与校领导之间的沟通桥梁,及时回应了师生关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师生零距离、诉求零门槛、反馈零时差”。这充分发挥了师生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