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校学生会权益维护部以“破解宿舍管理痛点”为目标,在3号、14号宿舍楼开展自治试点。作为统筹主体,权益维护部主导架构搭建、需求对接与监督优化,带领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推动治理从“学校推动”转向“学生主动”。
一、搭体系,引“自我管理”落地
权益维护部先通过“问卷+宣讲”调研,发现83%学生愿参与治理,随后牵头组建“楼栋自治委员会”,构建“权益维护部统筹+楼长—层长—寝室长—专项岗”四级架构。从报名的860名学生中选拔130名自治成员,明确各岗位职责;组织成员共同修订《楼栋自治公约》,对卫生、安全等规范投票表决,让管理有章可循、源于学生。
二、解痛点,深“自我服务”实效
权益维护部搭建“权益诉求闭环机制”:设意见箱、安排值班岗收诉求,每周汇总对接后勤等部门。针对“宿舍空调维修慢”问题,及时向校团委及宿管办反馈,维修效率提升70%。同时指导自治团队搞特色服务,如“卫生互评赛”评文明寝室、建“学业互助小组”,56名学生借此提升成绩,服务覆盖生活与成长需求。
三、强培训,促“自我教育”赋能
权益维护部设计“阶梯式培养计划”:为自治成员开展岗前培训,内容含安全识别、沟通技巧等,编印《工作手册》;为楼长等核心成员组织“治理工作坊”,模拟调解、沟通场景。成员李宇航起初内向出错,经权益维护部成员结对指导,半月后能熟练值班还主动分享安全常识。不少成员表示,实践中学会统筹解决问题,收获远超课堂。
四、建监督,固“自我监督”闭环
权益维护部建“三层监督体系”:内部每周查工作记录,约谈缺勤者;每月组织学生满意度测评,依反馈优化,如细化卫生评分表;制定积分办法,将表现与学分、评优挂钩,12名成员获奖励,形成“监督+激励”循环。
试点两月成效显著:违规电器减60%,卫生合格率升至98%,满意度超95%。权益维护部“牵头不包办”模式,既解治理难题,更让学生增强责任与能力,为高校学生组织推动社区治理提供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