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校团委《共青团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学院团总支决定开展2025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参与对象
交通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三、活动形式及内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保障个人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交通学院学生利用寒假返乡之际就近就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家乡所在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实践成果。
(一)“返家乡 ”主题实践
1.岗位实习实践
开展政务实践,深入机关单位、群团组织、乡镇街道等政务一线,从事民情调研、公共服务等日常事务,增进对国家治理体系运转方式的了解。开展兼职锻炼,同学们可以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团组织兼任团干部、参与实岗锻炼。
2.乡情民情考察
开展家乡发展观察,深入开发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了解家乡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感悟家乡发展变化。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家,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国情民情,加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倡导文化宣传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宣传家乡文化,推广家乡物产,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3.服务家乡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生态保护、文明倡导等,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服务基层治理,聚焦温暖社区、活力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立足所学专业,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公益服务,在村、社区活动中心和青年之家等场所,开展科学普及、扶弱助残、课业辅导、自护教育等服务工作,在春节和寒假期间侧重开展关心关爱青少年活动,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参与活动的个人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河南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到平台”或“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在线报名,参加家乡所在市县团组织发布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共青团员彰显先进性的重要实践载体,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五四寄语精神。
(二)专项行动
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及省市、学校相关工作安排,院团总支将及时转发全国及省市、学校相关单位专项社会实践活动通知,由各团支部按照通知要求申报。
1.“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专项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理论宣讲、实践调研等形式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开展实地调研,引导广大青年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为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2.“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专项
根据团中央关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部署,各团支部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院现有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支部团员特点,推动学生团支部与社区团支部再结对,同时探索与新社区的结对合作。强化提升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着力将社区实践打造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高地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3.“赓续红色基因”微团课专项
组建团队走进红色场馆,学习红色文化、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在听说学做中上好“沉浸式”思政课,以“青言青语”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条理清晰、意义深刻的教案与微团课视频,或者创新性强、有深度的调研报告与网络文化作品。本专项共设有2类,团队选择其中一类完成即可。①上好一堂红色微团课。主要聚焦课程设计,撰写教学方案并完成课件制作。②形成一件寻访微视频与调研报告。主要聚焦寻访调研,撰写微视频计划书和调研报告大纲。
4.“赓续中华文脉”文化传承专项
依托春节、元宵等经典节庆,借助互动体验活动、实地探访古迹、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等手段,采用调查采访、图文日记、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捕捉传统节日氛围、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探索中华文化精髓,增强青年对民族文化根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以社会调查报告的方式记录全过程,为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中华文脉的绵延不绝添砖加瓦。
5.“挑战杯”调研专项
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或通过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内容开展社会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注:参与此项活动的同学须参加2025年“挑战杯”专项竞赛)
四、活动流程
(一)项目实施
各团支部自行统筹组织,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宣传和动员,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为寒假期间,原则上所有团队应于2025年2月底前完成实践内容。
(二)项目评比展演
活动结束后,完善结项材料和实践活动成果。撰写实践报告,并以纪录片或相片形式,记录家乡景观、文化风俗、宣讲过程和调研历程等。学院团总支将于开学后将优秀项目、优秀团队报校团委参与评选。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团支部要高度重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与学科优势,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通过返乡调研等形式动员更广泛的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按照活动有关要求和时间节点,及时做好相关组织和材料报送。
(二)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坚持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制宜,结合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支部书记要指导本班团员青年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用好志愿服务、义务支教、社会调研、实习报告、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追求实效,将实践成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三)严格管理,坚守底线
依法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安全保障,各团队负责人要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和危机应对方案,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团队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积极宣传实践活动的动态和成果,扩大社会实践在广大团员青年中的号召力,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